然尚有故隐病情,试医以脉者。况饮食减少,生化机微[1],天真之液不能如常流注,学者须知,切切不可见其经之后至,而即以通套等法施之。
以内伤论,夫水之精为志,火之精为神,七情所感,神志纷弛,水火不济,阴精失守,久而津液无所统摄,故清涕亦出。予谓一元真气即太阳。
化阳者,化阴气为阳气也,阴气化去,真正自复,脓自稠粘,疮自收敛而病即愈。 因积湿生热,与肠胃素有伏热,过食厚味而生热;气郁不舒而生热所致者,其人定多烦躁,唇红气粗,大便坚实等情。
其中尚有兼见流口水不止者,即在口气冷热处与病形求之,便得阴阳之实据也。 宜解肌清热泻火为主。
凡腹痛欲死之人,细察各部情形,如唇舌青黑,此是阴寒凝滞,阳不运行也,急宜回阳。[眉批]圣人以大道示人,欲人知明善复初,故曰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
以上所论,不过略陈大意耳,学者须知。夫唾水之病,多属胃冷。